《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反思
《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反思1
介绍我的家人对于小朋友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孩子们都想让别人更多的了解自己,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展示给大家。所以,课堂教学气氛很活跃。但对一年级同学来说有条理的讲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的讲述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另外,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述的指导也很重要。上好这节课,不仅能达到品德与生活方面的训练,也能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时以亲亲一家人为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进家人的亲切感;通过讲家人的故事,拉进了孩子与家人之间的距离,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本课在教学形式上也采用了多样教学。小组讨论、小组抢答、地方称呼、看家庭录像、讲家庭故事等,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使其充分感受家庭中浓浓的亲情。学生初步树立了家庭责任感,在感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时,明白了自己可以带给家人快乐或烦恼,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我应用什么方式使我的家人快乐,报答家人对自己的爱呢?录像中琪琪小朋友的做法,给同学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同学们在正确榜样的引导下,两三个人一组,有声有色地表演了“奶奶病了”“爸爸下班”“妈妈洗衣服”等情景,他们有的陪爷爷聊天,有的给奶奶端水送药,有的给爸爸拿拖鞋,还有的帮妈妈晾衣服。他们个个都表现得是那样懂事,他们的表现赢得了大家赞扬的掌声。
《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反思2
引一溪活水,浇品德之花
活动是品德课程所倡导的基本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取材,创造性地设计一系列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悟出道理,并运用探究性学习把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努力做到引一溪活水,浇品德之花 。本节课的“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巧妙活化教学资源
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我们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所以在教学中我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比如:活动一开始,我就改变教材平铺直叙的手法,通过课件上的图片让孩子们交流讨论,感受到要多替家人着想,并随即让他们联系自身来说说平时你在家里帮家人都做了哪些事情,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悟,悟出要为家人添欢乐的道理。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所以我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比如:交流讨论,模拟表演,洗碗比赛,“向日葵光彩大奉献”评比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特别是在洗碗比赛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纷纷动手,争着抢着都来洗,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劳动能力,并在活动中也深深地体会到家人洗碗的辛苦,明白自己也应该为家人分担,为家人添欢乐.
(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
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通过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虽然使学生明确了要为家人添欢乐生活中该怎么做,但时间一长,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我设计了两个课外活动一是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一张贺卡或手工制作等,在家人的生日或节日时送给他们,并对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二是:把每天为家人所做之事填入到自做的向日葵中,准备举行班级孝心孩子评选会。两个活动都共同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并将此项活动持之以恒地落到实处。
《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反思3
今天上品生课,谈到了你知道母亲节是哪天吗?你听说过父亲节、敬老节吗?把你过节的打算写下来。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可是都不知道母亲节是具体的哪一天。但是谈到你想怎样为妈妈过母亲节呢?有什么打算呢?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想陪妈妈逛街,对妈妈表达自己的心愿,可是说着说着,我发现,没有小朋友说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做一张贺卡,洗一双袜子等等。诚然,现在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可是渐渐地我们的孩子却忘记了一些很小很简单的事。这个时候,有一个孩子胆怯地站了起来说:“老师,我为妈妈倒一杯水”。我几乎是跑到这个孩子面前,对大家说:“我们为小宇鼓掌,因为她懂得体贴妈妈,关心妈妈”。
这个时候,很多孩子也纷纷地举起了手,我感到很欣慰,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哪一种课,培养孩子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我也会抱着这种心态继续着品生的教学。
《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反思4
要改变长期以来传统思品课的弊端,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就必须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加深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这样做才可能达到此项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在本堂课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巧妙活化教学素材
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的活动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所以我们应该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例如活动一开始,我就改变教材平铺直叙的手法,通过课件比较“爱爱”和“淘淘”在家截然不同的表现,感受到作为孩子要多替家人着想,并产生在家做“开心果”的情感动力。又如在让学生了解相关生日常识时,并不是翻开教材读一读就算了,而是巧妙改变为竞赛台,让学生把课前的调查通过竞赛的方式展示出来,增强了兴趣,发展了课外搜集资料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
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如在“做个开心果”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通过课件的对比,讨论怎样才能在家做个“开心果”,然后通过四人小组合作表演反馈,展示出学生对家庭及家人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通过自编、自导、自演、互评的形式,不断对照自己的言行,实现生生互动的自我教育目的。
品德与生活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给母亲过生日时,能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自己出主意为妈妈过生日,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在送礼物时,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用所学的知识制作礼物,不仅燃发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泥工能力、绘画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把美术、音乐、品德进行有机地整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让课堂充满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了生活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德行为准则,但是事过境迁,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家庭、社会中,与家长携手并进,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全课尾声中布置与家长共同填写“向日葵”图:把每天为家人所做之事填入到向日葵中,并将此项习惯持之以恒,使活动真正开展起来,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