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0 23:53:16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热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热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点:读议结合,理解诗句的意义,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播放)。

刚才听到的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画,猜一猜这是哪一首诗的内容?出示:《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送别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学习他的另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题)

二、分析诗题,梳理信息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指导认识三个生字,学生讲识记方法。指导书写:孟。在田字格里范写,指出下面皿子底写时要内收,学生再练写一遍。

2.借助注释“之”,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读出古韵

学习自读;指名读,指出停顿;范读,声断气不断,读出古诗的韵味;学生练读。

四、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通过读诗中的句子告诉我。(前两句)

(1)板画地理方位图,了解黄鹤楼、扬州的方位。

(2)借助注释,说说是怎么回事?(出示后两个注释)借助注释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识记“辞”

(3)古诗中用“烟”来描述花草的颇为常见。请看:(出示诗句,以便积累,让学生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

烟花山际重,舟楫(jí)浪前轻。 ——杜甫《泛江送客》

2.说起“故人”,你知道他们之间的故事吗?(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之间友情的故事)。借助资料能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古诗。

3.送故人远行,这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后两句)自由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汇报,教师在学生基础上作以下点拨——

(1)点红“孤帆”。自古长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许多,为什么诗人只看到了一只船呢?( 因为诗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激情:老朋友正离我而去,我的眼里心里只有老朋友,就这么一直看啊,看啊!读出我的不舍吧!(指名读第三句,男生读,女生读,让学生读的时候,看着远方的那条孤帆!)

(2)诗人一直看了有多久?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汇报后,点红“唯见”。是啊,最后只看见滔滔的江水,却看不见——(引说,让几位学生接着说)只看见滔滔的江水,却看不见——

(3)出示文中插图:诗人就这么一直望向天的尽头,他的心里在诉说着什么?

(4)说不尽的不舍与留恋,让滔滔的江水传达情意吧!(我们一起读后两句)

4.结课:你瞧,后两句没有出现留恋、不舍等字眼,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情意,这就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在学习第二首诗时,你一定会有类似的发现,期待着你们的表现!

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画) 扬州

西辞 } 叙事

黄鹤楼

孤帆 (画画:孤帆到碧空尽)

} 写景抒情

唯见 (画画:长江流向天际)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课 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情境导入 ,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 ,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 二 课 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 ……此处隐藏13043个字……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⑵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⑶ 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⑷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谘。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指读、抢读、同桌互读)

2、比赛:

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习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热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