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

时间:2024-05-21 15:01:21
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7篇

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1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

2、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名字叫《登幽州台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自由读诗,学习生字词。

二、自学古诗自由读读古诗,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了。

三、整体感知,理解古诗:

1、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2、指名读诗,及时正音。

3、交流。

四、借助画面,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实物投影仪:插图)请学生观察,师讲解诗意,并进行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朗读。

3、指名诵读,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

五、指导背诵。

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 ……此处隐藏7642个字……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发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是否表示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和“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愉快。

四、改编歌曲,激发兴趣

1.师:词自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身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五、总结谈话,回归整体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保守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六、安排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开展一次背诵竞赛。

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读,讨论。

【教学准备】

1、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乡的古诗。

【教学程序】

一、学习《泊船瓜州》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生回忆,师总结: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⑵ 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2、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 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4、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⑴ 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⑵ 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⑶ 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⑷ 同桌互读,练说。

⑸ 指数名学生说。

⑹ 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⑺ 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⑻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⑽ 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⑾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⑿ 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5、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⑴ 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⑵ 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⑶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⑷ 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⑸ 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⑺ 感情朗读。

6、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⑴ 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⑵ 练习背诵。

二、学习《秋思》《长相思》

1、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2、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⑴ 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⑵ 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⑶ 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⑷ 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⑸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3、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⑴ 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⑵ 指名答。

⑶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⑷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⑸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⑹ 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⑺ 小组内交流:

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⑻ 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⑼ 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⑽ 感情朗读。

⑾ 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⑿ 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⒀ 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4、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同伴互评】

设计者将三首古诗融为一体,第一首古诗精讲,第二首略讲,第三首古词就基本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在诗文学习中,教师较好地抓住了以诗情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拘泥于以诗讲诗,同时又注意了三首古诗的一贯性,让学生体会到,乡思的表达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在最后一部分加上一个三诗的对比,相信对表达方式的感悟,学生会有更深的理解。

《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